有機茶是指在原料生產過程中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態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農藥、肥料及生長調節劑等物質,在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劑的茶葉產品。有機茶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飲料,也是我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批準,中國食品報、中國有機農商聯合會、廣西農業產業行業協會、廣州振威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8第九屆(廣州)國際有機天然食品博覽會(簡稱“IOF”),將于9月14-16日在(中國.廣交會展館)隆重舉行。
【組委會秘書處】
廣州振威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地 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2433號啟盛會展產業園405室
電 話:18911742675
傳 真:020-83953200
聯系人:左紅亮13261136733
Email:zuohongliangbj@163.com
武義,2001年被評為“中國有機茶之鄉”,有機茶長久以來是武義茶產業的亮點和特色。武義縣多數茶園基地位于山區半山區,遠離縣城和工業區,空氣清新,水質純凈,土壤無污染,發展有機茶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種植有機茶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競爭力,打破國際上日趨嚴峻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加出口,也是武義縣山區廣大茶農脫貧致富和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
一、發展有機茶,武義茶產業必然選擇
1.基礎扎實,發展有機茶優勢明顯。一方面,武義縣有機茶具有先發優勢。武義從1995年就開始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開發有機茶,武義縣金山茶場的“牛頭山”牌有機茶,獲得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認證,打響了武義有機茶認證的第一槍。2001年,武義獲“中國有機茶之鄉”稱號,也是全國第一個有機茶之鄉;2011年,全縣有機茶面積發展至最高峰,達到2.97萬畝,面積居全國之最。另一方面,武義縣茶企實力較強。目前,全縣有茶葉加工廠170余家,其中有機茶生產企業10家,這些企業大多數具有良好的市場擴張能力,已經成為全省甚至全國的有機茶生產企業典范。尤其是更香有機茶,其茶園面積、產量、銷量均占全國第一,已經成為全國有機茶第一品牌。
2.現實需要,發展有機茶前景廣闊。從生態角度看,當前環境污染與食品安全問題讓每個人都感到焦慮,隨著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保護生態環境、嚴格食品安全是大勢所趨。今后,茶葉生產也必然更加重視無公害、綠色、有機生產,建立優良生態基地和無污染加工流程,是對自然環境和生命健康不可推卸的責任。從國際形勢看,有機茶最早于1983年在斯里蘭卡開始生產。80年代后期,印度、坦桑尼亞、日本、肯尼亞及中國相繼出現有機茶。目前世界有機茶銷售量為6000噸左右,主要茶類有紅茶、綠茶、烏龍茶等,主要銷往西歐、美國和日本。近年來國際上有機食品供不應求,在西方發達國家有機農產品的價格通常要比一般農產品高出20%-30%,有的高出50%以上。發展中國家國內有機食品市場也正在形成,但產品多出口到發達國家為主。從國內形勢看,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富橋指出,目前國內茶業正面臨著供求失衡矛盾凸顯、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茶業價格開始下滑等挑戰,國內32%的茶產區反映今年春茶銷量有所下滑,春茶干茶價格也相較去年有所下跌,供給側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從武義自身實際看,武義的茶產業,雖然發展基礎不錯,但是論市場,現在做不過松陽,是典型的“茶葉大縣、市場小縣”;論品牌,現在及不上新昌大佛龍井,而且還存在著企業加工設備簡陋、老茶園效益低下等種種問題和困難,要想在全國、全省茶產業供給側改革中突圍而出,只能依靠特色,依靠有機茶這塊招牌。而且武義生態環境優越,中部、南部山區基本上沒有受到工業污染,發展有機茶是完全具備條件的。
3.潛力巨大,發展有機茶大勢所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許多高收入人群越來越愿意和舍得在食品安全上投資,而有機茶是安全認證體系中的最高級別。因此有機茶的種植和生產是個朝陽產業,也是未來茶葉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潛力巨大。如能抓住機遇,搶占市場先機,可從根本上解決大宗茶滯銷的局面,促進全縣茶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今后茶葉生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打下堅實基礎。
二、做好有機茶,“三個一批”建設是根本
1.要抓好一批有機茶生產基地建設。做好有機茶,基地建設是根本。茶產業是武義縣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依托優越的地形條件和氣候因素,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高質量有機茶生產基地,對最大限度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引導帶動農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基地與龍頭企業必須緊密聯系是茶葉行業的特殊性,基地建設得好,可使基地連接的企業具有更強的示范帶動作用,對整個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2.要抓好一批有機茶加工企業建設。火車跑得快,全靠龍頭帶。實踐表明,龍頭企業對一個產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帶動作用。一要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分類指導,積極探索有利于有機茶龍頭企業發展的新舉措,進一步增強政策針對性,提高政策執行的聯動協調。二要在資金、技術、人才、品牌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對扶持政策落實情況加強督促督導,確保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為有機茶加工企業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三是有機茶加工企業要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用好用足扶持政策,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在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為加快推進全縣有機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3.要抓好一批有機茶品牌建設。品牌是產品的靈魂,目前武義縣有機茶品牌較少,在眾多的有機茶企業中,唯有“更香有機茶”一枝獨秀,而更香公司的絕大多數有機茶產品用于出口,少數產品通過北京市場內銷。究其原因,主要是有機產品走上貨架后,面臨隨時被抽檢的命運,一旦抽檢產品不合格,企業將無條件取消認證資格,并五年之內不得再進行有機認證。從企業自身角度來說,要規避風險,不敢輕易推產品、樹品牌,多數企業基地多、產品少,甚至有基地、無產品,造成武義縣有機茶“產品少、品牌小”的尷尬現狀。因此,做好有機茶,從根本上來說要鼓勵有機茶產品、樹立有機茶品牌,從銷售端進行良性刺激。
三、因勢利導、政策先行,全力助推有機茶產業發展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通則萬事通,只有擰緊思想的“閘門”,才會引領行動的自覺。我們應該從思想上形成共識,把有機茶當作我縣茶產業的生命線來對待,作為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來推動,堅定不移地一步一步實施下去,有機茶產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2.完善政策,加強扶持。目前,武義縣里已經初步制定了政策,初步擬出《關于促進有機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計劃每年申請專項資金用于重點扶持、精準扶持有機茶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從保護現有有機茶園、發展新有機茶園等方面制定政策,扶持內容涉及認證過程、基地管理、終端銷售、農資供應等,并提出將有機茶基地保護列入基地所在村責任范圍,并納入年度考核。
3.強化服務,嚴格監管。有機茶作為中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由于國內消費者對其認知度不高,以及對有機認證持懷疑態度,造成有機茶“墻內開花墻外香”,在國內市場開拓上存在問題。一要加強技術服務。大力加強有機茶葉生產技術培訓,建立健全縣、鄉、村技術服務網絡,逐步提高有機茶生產經營者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培訓集中在三個群體中展開:(1)農資店人員。讓農資人員成為鄉級或村級農資服務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供藥;(2)基地管理人員。讓基地管理人員明確有機茶園用肥、用藥、修剪、采摘等基本茶園管理知識;(3)企業管理人員。針對有認證(復認證)需求的企業,每年開展認證專項培訓,普及認證知識的同時,增強對有機茶園管理的認識。二要健全監測體系。對認證單位茶樣進行認證前預檢測和認證后不定期抽檢工作,檢測不合格企業要勒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列入黑名單。對仿冒有機茶進行銷售的,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肅追究當事人責任。
聯系方式
聯系人:左紅亮
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2433號啟盛會展產業園405室
手機:

電話:

傳真:

Emai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