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L-脯氨酸
中文同義詞: L-脯氨酸;L-脯氨酸AJI88,USP23,FCCIII,CP2000;L-(-)-鐠啉;L-吡咯烷-2-羧酸;氫化吡咯甲酸;四氫吡咯-2-羧酸;L-脯氨酸,99%;L-脯氨酸(25KG起定)
英文名稱: 2-Pyrrolidinecarboxylic acid
CAS號: 147-85-3
分子式: C5H9NO2
分子量: 115.13
EINECS號: 205-702-2
L-脯氨酸 性質
熔點 228℃(dec.)(lit.)
比旋光度 -85.5°(c=4, H2O)
密度 1.35
FEMA 3319
折射率 -85° (C=4, H2O)
儲存條件 Store at RT.
溶解度 H2O: 50 mg/mL
form powder
水溶解性 soluble
規格含量 99%
包裝 25KG/桶
質量標準 企業標準
化學性質 無色結晶,無臭,味甜;易溶于水(25℃水中溶解度為162.3 g/100 ml)和乙醇,不溶于丁醇及乙醚,遇水合茚三酮試液呈黃色,冰乙酸酸化后顯紅色;pI6.3,分解點為220-222℃;比旋光度[α]20D-85°(0.5-2.0 mg/ml,H2O),[α]20D-60.4°(0.5-2.0 mg/ml,5 mol/L HCl)。
用途 氨基酸類藥。為復方氨基酸大輸液原料之一,用于營養不良,蛋白質缺乏癥,嚴重腸胃道疾患,燙傷及外科手術后的蛋白質補充。
L-脯氨酸 用途與合成方法
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十八種氨基酸 L-脯氨酸(簡稱脯氨酸)是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十八種氨基酸之一,常溫下為無色至白色晶體或結晶性粉末,微臭,味微甜,極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正丁醇。氨基酸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類有機化合物的通稱,氨基酸在人體中的存在,不僅提供了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原料,而且為促進生長,進行正常代謝、維持生命提供了物質基礎。L-脯氨酸的主要用途如下:
1,作為氨基酸可以補充養分,是氨基酸輸液的原料。
2,對高血壓有療效,是合成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一線降壓藥的重要中間體。
3,L-脯氨酸與糖共熱發生氨基酸-羧基反應,可生成有特殊香味的物質。
4,作為營養增補劑,可以提高組織的抗性,增加愈傷組織成活率。
5,可以有效緩解鹽脅迫對水稻再生植株線粒體結構的損傷。
鑒別試驗 在0.1%試樣液5ml中加Iml水合茚三酮試液(TS-250),應出現黃色。
含量分析 精確稱取預經105℃干燥3h的試樣約220mg,溶于3ml甲酸和50ml冰醋酸,加2滴結晶紫試液(TS-74),用0.1mol/L高氯酸滴定至藍綠色終點。每Ml 0.1mol/L高氯酸相當于L-脯氨酸(C5 H9NO2)11.51mg。
毒性 可安全用于食品(FDA,§172?320,2000)。
使用限量 占食品中總蛋白質量的4.2%(FDA,§172.320,2000)
FEMA:同“01029,鹽酸硫胺”。
食品添加劑最大允許使用量最大允許殘留量標準 添加劑中文名稱 允許使用該種添加劑的食品中文名稱 添加劑功能 最大允許使用量(g/kg) 最大允許殘留量(g/kg)
l-脯氨酸 食品 食品用香料 用于配制香精的各香料成分不得超過在GB 2760中的最大允許使用量和最大允許殘留量
生產方法 明膠、干酪素之類蛋白質的水解物,用離子交換樹脂處理,再用苦味酸或雷因克特鹽(Reineckeatesalt)處理中性氨基酸部分,僅使L-脯氨酸沉淀,最后用無水乙醇加異丙醇重結晶而得。
由嗜乙酰乙酸棒桿菌(Corynebacteriumacetoacidophilum)XQ-3(由無錫輕工大學中央研究所選育)以氯化銨為氮源經發酵而得。產酸率約60g/L。
生產方法 L-脯氨酸有兩種制法。 一是直接發酵法, 利用葡萄糖和黃色短桿菌變異株或谷氨酸棒桿菌野生株, 經微生物發酵獲得L-脯氨酸; 二是化學合成法,以谷氨酸為原料, 與無水乙醇在硫酸催化下發生酯化, 并加入三乙醇胺將氨基硫酸鹽游離出來, 得谷氨酸-δ-乙酯。 再用金屬還原劑硼氫化鉀還原谷氨酸-δ-乙酯, 得脯氨酸粗品, 最后對其分離純化可得粗制脯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