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多個渠道核實后發現,這個被國內醫藥產業翹首盼望的“大限之日”,早已于一個多月前的5月13日就悄悄來臨。
目前,一場關于抗ED藥物仿制及市場爭奪的角力早已悄然開始,地奧集團、廣藥白云山等多家藥企開始著手生產準備。而這背后,國產仿制藥進一步提高質量的呼聲也漸漸升高。
研報稱市場上百億/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內幾家大型連鎖藥房了解到,目前國內在售抗ED藥物幾乎呈三分市場的局面,分別是輝瑞旗下“藍色小藥丸”萬艾可、禮來旗下“黃色小藥丸”希愛力(通用名他達拉非)以及拜耳旗下“橘紅色小藥丸”艾力達(通用名伐地那非)。記者從成都市內某大型連鎖藥房得到的銷售數據顯示,萬艾可零售價128元/粒,銷售市場份額占ED類藥物的65%;希愛力零售價138元/粒,占32.8%;艾力達128元/粒,占2.2%。
上述數據也基本與它們在全國市場的占比相符。據世界最大的醫藥咨詢機構美國IMS健康公司的數據,在2013年國內抗ED藥品市場中,萬艾可在27個主要城市占據著58.8%的市場份額,希愛力占34.6%,艾力達占6.6%。
記者查看國信證券今年5月底發布的研報發現,國內ED患者人數約1.4億人,但因國內抗ED藥物定價貴,1次(1粒)費用100元以上,大大抑制了國內患者需求。國信證券分析指出,隨著專利陸續到期,仿制藥上市后相較于原研藥具有性價比優勢,被抑制的需求和購買廉價“假偉哥”的患者將轉移購買仿制“偉哥”。
國信證券研報顯示,假設國內約1.4億的ED患者有30%接受治療,則接受治療人數0.42億人;假設仿制藥上市后定價分別為20元/粒,30元/粒,40元/粒,50元/粒,60元/粒,接受治療的ED患者每年分別使用5次(粒)、10次(粒)、15次(粒)、20次(粒),中國潛在市場規模達百億元級別。而目前ED正規治療藥品僅10億元規模,未來具數十倍潛在增長空間。另外,來自世衛組織的統計顯示,全球患有勃起機能障礙的男性約10%。按此計算,其市場容量在600億~1000億元。
國產“偉哥”磨刀霍霍/
記者近日以專利號從國家知識產權局檢索發現,輝瑞旗下萬艾可在中國的專利保護期已于今年5月13日到期,而并非外界盛傳的7月1日,這一消息也得到輝瑞方面證實。1994年,輝瑞制藥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萬艾可主要活性成分“枸櫞酸西地那非”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用途的專利。2001年9月,“萬艾可”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授權,同時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入中國市場。
可以預見的是,萬艾可中國專利保護到期,這一長期被輝瑞把持的巨大市場將會被打破。
早在2012年1月,廣藥就聘任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號稱“偉哥之父”的弗里德·穆拉德博士擔任廣州醫藥研究總院院長。
6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廣藥白云山獲悉,白云山旗下“偉哥”研制項目現已完成申報生產的全部研究工作,已申報生產批文,其仿枸櫞酸西地那非片(萬艾可)已處于審批狀態,公司內部也組建了團隊負責國產“偉哥”生產的前期準備,對于未來藥品上市的定價和市場推廣,白云山也已經有一系列規劃,據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未來國產“偉哥”在價格上肯定比輝瑞有優勢,但具體優勢多大,會依市場接受度而定。白云山董秘陳靜向記者表示,公司爭取成為國內第一批生產國產“偉哥”的藥企,如果拿到該藥的審批文件,最快年內有望上市,不過一切還視食藥監總局的審批情況進行。
記者采訪時發現,截至目前,白云山尚不知曉萬艾可在中國的專利保護已于5月到期。無獨有偶,早在2004年10月就已提交“偉哥”仿制藥生產批文的地奧集團也表示尚不清楚輝瑞萬艾可中國專利已到期的事實,不過,對于像地奧和白云山這類提前為即將“解禁”的市場做準備的藥企來說,這一日期又顯得不那么重要。地奧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地奧已經準備好用于制備國產“偉哥”的設備和原料,只要拿到相關生產批文,即可在四川廣漢進行生產制備,同時,該負責人也表示,仿制“偉哥”上市的零售價一定會比進口“偉哥”便宜。
去年7月,天方藥業研發的“偉哥”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審批完畢,獲臨床用藥資格。根據國內慣例,從獲批臨床到上市,通常需2~3年的臨床檢測周期。市場分析認為,天方藥業版“偉哥”將以每粒30元左右“超經濟”的市場售價撬動美國“偉哥”在華十多年的寡頭地位。
此外,另一家上市公司常山股份已發公告稱,其研發的枸櫞酸西地那非片有望于2015年上市。
國信證券研報顯示,過去10年,有11家中國企業參與申報枸櫞酸西地那非仿制藥。記者日前查詢的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藥品注冊批件信息顯示,除了上述3家企業外,江蘇聯環藥業、四川源基制藥、珠海經濟特區生物化學制藥廠、北京中天康達醫藥、廣東生化制藥工程技術開發中心等10余家企業,均已申請了偉哥仿制藥批文。
據記者了解,四川源基制藥實際上是地奧集團旗下部分藥品的源藥和生產基地,地奧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初和源基一起申報了西地那非的相關批文,但事實上今后“偉哥”仿制藥的主要工作還是由地奧來承擔。
輝瑞:不會在專利到期后減少投入/
面對萬艾可中國專利到期、中國藥企群起搶仿的情況,輝瑞中國企業溝通部總監席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輝瑞制藥并不會在藥品專利到期后減少投入。
國信證券報告指出,專利到期后,原研藥多采取大幅降價策略,從歷史經驗看,短期內原研藥降幅不會超過50%。席慶認為,萬艾可的品牌、質量、療效,包括多年來形成的營銷網絡、銷售群體都是公司的優勢,只要戰略得當,銷量不會受太大影響,國內藥企爭相仿制“偉哥”,對輝瑞萬艾可今后的銷售不是壞事,“我們共同對大眾進行知識普及,未來ED就診率有望逐步提升,這也有助于打開中國ED治療藥物市場空間。”
現實確如席慶所說的那么美好嗎?公開數據顯示,隨著萬艾可在全球各國專利的陸續到期,其市場份額也逐步下降,從2000年的90%降到了2012年的47%。而在未來更低價格、所差無幾的藥效的沖擊下,其市場份額勢必將進一步受到影響。另外,萬艾可2012年全球銷售收入20.51億美元,主要貢獻來自美國,因2012年美國專利到期,仿制藥大批量上市,導致2013年全球收入18.81億元,下降8%。
萬艾可在韓國的專利保護于2012年5月17日到期,次日,市場上就出現了多達28種形態和用量不同的仿制藥,而這些仿制藥的售價僅僅相當于“萬艾可”的三分之一,就在當月,“萬艾可”的銷售額也銳減至原來的43%。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泰國,專利保護到期后,由于仿制藥的售價只有“萬艾可”的十分之一,迫使輝瑞制藥不得不將價格下調30%。
從國際市場來看,輝瑞似乎在“積極布局”應對專利到期帶來的相關措施。據外媒報道,在美國市場,輝瑞為了應對仿制藥和假冒“偉哥”在網上的銷售,推出了網上經濟版偉哥,此外,網站促銷計劃還包括顧客首次預訂量中三片免費、第二次預訂打七折。不過,在中國市場上還沒有采取這類措施的跡象。
RDPAC(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媒體關系總監左玉增向記者介紹,跨國制藥企業應對產品專利保護到期,通常是推出新產品、申請新的適應癥、搶先生產首仿藥,甚至是收購新產品或者新公司。
仿制藥質量尚需提高/
“偉哥”專利到期所帶來的市場正是國內藥企仿制藥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未來幾年,全球將有數百種藥的專利相繼到期,蘊藏著超過千億美元的市場。對于超過九成藥品均為仿制藥的中國市場來說,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不久前,衛計委等八部委出臺《關于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衛計委有關部門負責人公開表示,“引導醫務人員盡量用價廉質優的藥品,能用便宜的不用貴的,能用仿制藥不用原研藥。”
然而,席慶告訴記者,對于國產“偉哥”的藥效還需要根據國家要求進行生物等效性評價,盡管藥效化學藥物的分子結構都是一樣的,但輔料有所不同,穩定性或有差異。這也正是國產仿制藥最易受到詬病的地方。
據了解,目前,我國4000多家生產企業共持有藥品批準文號18.7萬個,其中,化學藥品批準文號約12.1萬個,絕大多數為仿制藥。國家食藥監總局開展的藥品質量評價性抽驗結果顯示,部分仿制藥與被仿制藥質量上存在差距。
國家食藥監總局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第七十四條規定:仿制藥應當與被仿制藥具有同樣的活性成份、給藥途徑、劑型、規格和相同的治療作用。已有多家企業生產的品種,應當參照有關技術指導原則選擇被仿制藥進行對照研究。
不過,醫藥行業專家在《藥品質量標準研究現狀》和《影響藥品質量差異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報告中均指出,目前我國執行的質量標準未能提升國內仿制藥品與進口原研藥內在質量上的根本差異;質量標準不能對違規投料、違反工藝生產或中成藥非法添加化學藥物進行有效的控制,在假冒偽劣藥品的監管中尚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撐。藥品生產普遍依據自行編制的生產工藝規程,往往與在藥品監管部門申報的藥品生產工藝不一致。其次,原料藥的質量標準與其生產工藝不匹配,藥品的安全從源頭上就失去了可控性。
我國仿制藥生產一直被“只仿藥,不仿工藝、流程及晶型”難題困擾,雖然掌握原研藥的化學成分、原料藥、輔料等信息,但是對于原研藥通過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特殊工藝、質量控制流程,以及化合物晶型等關鍵技術節點重視程度不夠。
2012年2月13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全面提高仿制藥的質量是《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
2013年2月1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仿制藥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的通知》(國食藥監注[2013]34號)明確,在國家食藥監總局規定時間內未通過質量一致性評價的,應當暫停生產;藥品批準文號有效期屆滿時仍未通過質量一致性評價的,不予再注冊,注銷批準文號。
隨著國內仿制藥的進一步完善,相關藥企有望共享更大的市場蛋糕。
《《《
國內申請“偉哥”仿制藥生產批文的企業
常州市天普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常山藥業控股)
江蘇亞邦愛普森藥業有限公司
江蘇亞邦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
成都地奧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聯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源基制藥有限公司
山東羅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天康達醫藥技術有限公司
珠海經濟特區生物化學制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