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昆明已有5件案件立案,全國共立案11件,涉及金龍魚、福臨門、香滿園和金菜花等多個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和多家大型超市。
律師
“轉基因食用油標識模糊涉嫌欺詐”
日前,云南同潤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思龍到昆明某大型超市購買了一桶2.5升的金龍魚牌食用調和油。回家仔細一看,發現在油桶左側的“配料欄”里,寫著“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加工原料為轉基因油菜籽”兩行小字。“字體如螞蟻般大小,估計只有小六號字體。”許思龍說。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整個國際社會存在極大的爭論,其是否安全、是否有潛在危險至今尚無定論。”許思龍說,國家為保護公眾知情權,對轉基因食品標識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務院《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明文規定:轉基因食品應在產品標簽上進行“明顯”、“醒目”的標識。
許思龍認為,為使其生產的金龍魚牌轉基因食用油的銷量不受影響,生產、銷售商故意以極小的字體在產品包裝的邊角上進行標注,刻意隱瞞產品原料為轉基因大豆、油菜籽的事實真相。且銷售時未作明顯的標識,也未向原告作明確的說明。導致消費者難以進行識別和正確選擇。導致自己無奈選擇了本不想選擇購買的轉基因食品。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認定這瓶食用油為包裝不合格、有缺陷的不合格產品。”許思龍說,生產、銷售商違反了法律法規規定,具有欺詐行為。
林丹夫婦
代言轉基因油被質疑虛假宣傳
金龍魚食用調和油由羽毛球世界冠軍林丹、謝杏芳夫婦作廣告代言,每一桶油的外包裝上都印有二人的照片。許思龍表示,林丹夫婦作為國家級運動員,根據相關規定是不能食用轉基因食品的,特別是在參賽期間禁止食用。但是二人作為產品代言人,明明不食用金龍魚轉基因食用油,卻宣稱該產品是他們“冠軍家庭的選擇”。“這涉嫌向消費者進行虛假宣傳和推薦。”許思龍說。
市民張先生與許思龍有同樣的遭遇。8月20日,張先生委托許思龍,向五華區法院提起訴訟。將金龍魚的生產商和銷售商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嘉里糧油(防城港)有限公司、云南某大型超市以及林丹夫婦告上法庭。
張先生認為,五名被告的違法行為,侵犯了廣大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導致自己未達到購買自己所需產品的目的。他要求法院確認五名被告具有欺詐行為。并判令超市對張先生所購食用油作退貨處理,退還其貨款28.7元,增加賠償原告500元,其余被告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行動
昆明已立案5件全國立案9件
許思龍說,早在幾年前,他就開始關注轉基因食品標識不顯著的問題。“我不反對轉基因,只要求相關企業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把標識做醒目點,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要求主管部門履行好監管職責,依法查處違法行為。”他說。
隨后,他發起了轉基因標識公益法律行動,呼吁律師、公民對標識不清的行為進行披露、訴訟。不到一月的時間,已經有85人聯名簽署響應。其中71位律師,14位其他公民。“我們將嚴格依照法律賦予的權利發起法律行動,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訴訟,申請主管部門行政執法查處,行政訴訟,申請信息公開。”
近日,許思龍收到了法院的立案通知書。目前為止,由聯名律師陸續起訴的此類案件,在昆明已立案5件,涉及金龍魚、福臨門、香滿園和金菜花等多個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全國共起訴11件,9件已立案。
許思龍說:“我們與任何企業都沒有利害關系,與任何組織和機構無關。完全是自發、自覺、自愿、自費的公民法律行動。任何標識有問題的產品都是我們出擊的對象。”他也提醒相關企業,完全沒必要羞羞答答,刻意隱瞞轉基因的事實,把標識做醒目點,把轉基因的油價格低點,非轉基因的油價格高點,還是不會影響銷量的。
回應
看不清字才叫標識不顯著
對于即將而來的訴訟風暴,益海嘉里公司一個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金龍魚轉基因調和油是經過相關部門審核的,審批合格、證件齊全,完全合格。如果法院立案,他們會積極應訴。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我們的轉基因產品是合法的,標識也沒有違反國家相關規定。該負責人強調,事實上,現行規定既沒有規定標識該在畫面中占多大比例,也沒規定要用多大號的字體。我們的標識在配料欄一目了然,很顯著啊,看不清字才叫不顯著吧。
記者查詢發現,國務院《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和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都規定,轉基因食品應“在產品標簽的明顯位置上標注”,標識應“明顯”、“醒目”,但究竟標在什么位置,得用多大號的字體,卻并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這給企業的執行留下了巨大的空間。
走訪
“非轉基因”標識成了促銷法寶
針對標識之爭,記者走訪了昆明多家大型超市。發現在售的大部分有標注的轉基因食品,集中在食用油中,涉及的轉基因原料多為大豆和油菜籽。不少超市貨架上的轉基因油幾乎占了食用油的一半。
記者注意到,“非轉基因”成了產品促銷的一大法寶,許多油桶身上醒目地寫著“純物理壓榨”、“非轉基因”兩行字。而對于轉基因油,均是在產品名稱、配料表、保質期等產品說明的最末一行注有小字:“本產品所含大豆油的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
一名選購的市民表示,商家就是打法律的擦邊球,那些標注不仔細看根本不會注意。目前,轉基因食品是否對健康有害,還沒有定論,但是既然產品有相應的標識信息,自己還是希望購買非轉基因的產品,比較保險。
記者走訪中還發現,醬油、沙拉醬等產品也存在使用轉基因原材料的問題,如某知名品牌的沙拉醬,就在配料表中明確標注加工原料為轉基因大豆油。但記者發現,有多種品牌的醬油、豆瓣醬、黃豆粉等,都只在配料表標注原料為黃豆、脫脂大豆等,對是否使用轉基因原料并沒有具體標注。
縱深
轉基因標識的尷尬
標識不能覆蓋所有轉基因食品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對于轉基因標識的管理制度是世界上“最嚴厲”的,被稱為“零容忍”。中國水稻研究所生物工程系教授王大元卻表示:“零容忍政策,看起來是全世界最嚴厲的了,但實際上這有點糊弄那些反轉人士。”2014年7月,王大元撰文《轉基因標識法的尷尬》,指出轉基因標識存在多種問題。
他指出,目前諸多食品均含有轉基因成分,如軟性飲料多含有轉基因玉米成分,但這些產品從未標注“轉基因產品”;而無糖食品中常使用的甜味劑阿斯巴甜,也是由轉基因大腸桿菌發酵而得,亦從未有人要求對阿斯巴甜做標識。
尤其在轉基因產品日漸滲透到公眾日常生活中后,轉基因產品標識其效力越來越低:“反轉者可以選擇不買標識有轉基因的大豆油,但飯店或單位的食堂都是用轉基因大豆油炒的菜,豬和雞也是基因大豆飼料喂肥的,難道你到飯店去吃飯時,服務員端盤子上菜時還要嚷一聲,"轉基因魚香肉絲一盤"?”
并非所有“挺轉派”都反對轉基因標識
許思龍表示,科學技術上的爭議,不能掩蓋消費者“知情”和“選擇”的權力,而采取“零容忍”的規定,正好可以解決標準不統一的尷尬:“只要有檢測技術,檢得出來的就要標。而且除了檢測標準,還要從商品的原材料追溯入手,從各種材料的進貨渠道進行監管,有轉基因的原材料,成品就應該標注。”
盡管存在著諸多爭議,并非所有“挺轉派”都反對轉基因標識,英國著名科普作家馬克·林納斯便認為,推廣轉基因標識,很有可能成為公眾認同轉基因的“鑰匙”
“正因為這個行業全線防守以避免告訴人們哪些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所以人們越來越害怕轉基因,這有可能是史上最糟糕的公關策略。”
“標識易誤導公眾歧視轉基因”
在支持轉基因技術的人群中,還有一個更為“激進”的觀點:不應強制標識。他們認為,一向走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前沿的美國,至今不要求強制轉基因標識,采取自愿標識政策。
“轉基因標注最大的問題是變相歧視。試想,如果有人討厭某地人,要求所有食品都強行標注制作人是不是某地人,你會同意嗎?”科普作家袁越說,標識制度給消費者帶來了負面引導,“目前已經被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沒有任何安全問題,強行標注的話會讓老百姓認為這種成分不安全,拒絕購買,從而給開發商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久而久之,轉基因的研發動力就沒有了,這就是歐洲面臨的情況。”
鏈接
深圳:轉基因食品若不張貼標識可罰10萬
今年8月13日,深圳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擬立法對轉基因食品標識不清者給予最高10萬元的罰款。《深圳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草案)》規定,市政府應當建立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檢測和監測技術體系與平臺,重點對轉基因生物環境風險進行分析以及食用、飼料用安全性進行評價,并進行實時跟蹤監測,建立轉基因生物安全風險預警和安全處理制度。
轉基因食品的生產、銷售實行備案、標識制度。生產、銷售植物轉基因食品或含有植物轉基因農產品成分的食品,應當向食品安全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轉基因食品備案,并在食品包裝上張貼轉基因食品標識。否則可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