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熱的背后,其實反映出三個問題。
投資者不夠成熟。我國投資者中的不少人,甚至是機構投資者,總以為新股里面“黃金遍地”,伸手可摘。其實不然,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尤其是前幾年,創業板個別股票估值偏高的情況下,一些新股在首發當天就實現了破發,讓打新大軍欲哭無淚。
投資者存在豪賭心理。有不少投資者總是想當然地以為,打新收益巨大,遠高于投資一般的“老股票”。其實不然。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打新大軍欲在打新股中實現中簽的目的,需要做許多準備工作,比如調集大量的資金、人才、信息等。但現實生活中,幾乎是“百里挑一”的中簽率,讓打新大軍還是顆粒無收,反而耽誤了在成熟的老股票中投資獲益。
投資者存在僥幸心理。個別投資者投資老股票,因為信息不對稱,對國家宏觀政策把握不夠、對公司基本面分析不到位、看不懂公司財報,僅僅依靠道聽途說,或者是小道消息在操作股票,收益不好,甚至是虧得血本無歸時,還要寄希望于打新彌補以前投資的虧損。這種僥幸心理的存在,加之準備不足,其結果是事與愿違,可能損失更大。
投資者存在盲目跟風心理。這也是投資者不夠成熟的具體表現,自己沒有主見還喜歡盲從,迷戀股評專家,甚至是小道消息來作出自己的投資選擇。盲目上陣的結果,當然是賺錢者跟風日盛,賠錢者莫名其妙,以為自己跟得不夠緊。
可見,瘋狂打新股危害巨大。天量資金在股市虎視眈眈地盯著為數并不多的新股,你方唱罷我登場,新股價格忽高忽低地巨幅震蕩,可以說嚴重損害了股市的穩定,不利于股市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忽悠了“不明真相”的投資者,新股價格巨幅震蕩,會讓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尤其是散戶投資者認為,其中的投資機會多多,只是自己沒有把握好而已,以后會更加努力打新股。傳播了不健康的投資理念,誤導一般投資者投資賺錢的機會大多是在打新炒新上,投資老股票賺不了什么錢,這種“喜新厭舊”的心理在套牢他們的同時,還讓他們對投資打新股可發大財的理念深信不疑。惡捧了并不成熟的新上市公司,首發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就像是初生嬰兒,本來是循序漸進式的成長,并不斷向成熟的“老”上市公司學習,讓自己的蹣跚學步更穩健些,但惡捧會使得新上市公司的老總們頭腦發熱,急于求成,發展理念出現偏差,這也是個別新上市公司上市不久即出現業績明顯下滑的原因之一。
如何規范瘋狂打新股?有三個途徑。
首先,倡導健康科學的投資理念,可以由監管部門指導行業協會來進行,并由證券公司和其營業部聯合開展投資者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對新入股市的投資者的教育,不要讓他們一入市就深陷打新股的迷途,否則他們賺了錢偷著樂,虧了錢哭著來投訴。
其次,科學安排新股發行節奏。打新理念盛行的一個原因,還在于“物以稀為貴”,市場和投資者對新股如果長期處于饑餓狀態,必然會扭曲和加劇對新股的渴求。一旦出現一些別有用心者的誤導,必然導致大家一窩蜂地只知打新,不知其他。
再次,適當加強對新股漲幅的管理。除了盤中臨時強制停牌外,還應該有一些科學有效的措施,讓新股在首發當天不要出現天量漲跌幅,甚至是新股發行后的幾天內,有一個“窗口指導”,時間長了,打新股的收益穩定了,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更多的瘋狂跟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