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17時左右,微博、微信等開始出現“21世紀網被吊銷所有網站資質”的不明來源訊息。晚間,“新華社發布”客戶端發布快訊稱:“21世紀網被吊銷所有網站資質,人員全部遣散,公司注銷。《理財周報》多人被帶走調查。”多家媒體新聞客戶端隨后以《21世紀網被吊銷所有網站資質》為題推送這則新華社通稿。
但詭異的是,新華社發布的上述快訊內容很快被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有關21世紀網的問題,已經由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并于明天開始調查。”消息還稱,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已對21世紀網進行行政立案調查,同時要求轄區內新聞出版單位特別是財經類媒體迅速開展自查自糾。
在新華社發布的延伸閱讀中,還特別提到了21世紀報系的重要成員《理財周報》過去所取得的各類褒獎。從新華社提前發布消息對21世紀網宣判“死刑”后又迅速改口,意味著背后各種力量角力激烈,特別是上海和廣東的博弈呈現白熱化。
21世紀網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下屬子報系21世紀報系旗下的財經網站,南方報業一直以敢言聞名于業界,去年年初發生的震動國際的“南周事件”,就是因為南周為配合習近平的“中國夢”延伸“憲政夢”,遭到整肅和打壓。
近年來,21世紀網不斷披露隸屬于上海市國資委的“上海醫藥”諸多黑幕,令上海官方很不滿。去年一篇《誰的阿里巴巴》,使得權貴資本披上民營外衣進行海外圈錢的行為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8月21日,《21世紀經濟報道》報導了位于天津的渤海商品交易所的亂象。報道稱,今年6月24日上市的文山三七,上市首日,交易價格最高位489.9元/千克,但自此便一路下跌,8月18日最低價僅為186元/千克,降幅達62%。
文山三七被操縱存在幕后黑手,報道將矛頭指向了該產品的上市商廣東益建集團。報道指出:在文山三七單邊下跌、一路低于現貨價格的背后,其上市商益建集團及其股東,控制著渤商所給文山三七指定的3家生產企業和1家授權服務機構,而它們都是文山三七交易鏈條上的關鍵企業。
廣東益建集團成立于2003年12月的,注冊資本2億元,楊少玲出資1.63億元,蔡程舉和蔡子悅分別出資2700萬元和1000萬元。蔡程舉任法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報道中指,生產商廣州市海浩貿易有限公司、廣州國鼎有限公司中的出資人包括蔡子悅、何慧嬋等人;另一生產商文山產業成立于2014年1月,法人楊少玲,注冊資本1億元,文山三七協會出資3000萬元,廣東益建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認繳7000萬元,實繳1400萬元;授權服務機構深圳市安聯盛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楊少玲。報道曝出蔡程舉實際上是某高官親屬,楊少玲為蔡程舉的妻子,蔡子悅是他們的女兒,蔡程舉從廣東到山東再到天津,演繹了一出完美的財富掠奪大戲,也意味著周永康時期的“白手套”故事依然普遍存在。
上海警方以“新聞敲詐”罪名將21世紀網主編等8人抓捕。所謂“新聞敲詐”、“有償新聞”等現象,如同官場腐敗,已是一種潛規則,但是整肅誰、如何整肅,背后都是政治博弈和對打。律師張培鴻在微博披露:“21世紀網媒體整肅事件,涉事家屬很快聘請了律師,準備走法律程序。結果大部分當事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尸,各種謊言、搪塞和托辭均出自執法人員之口。家屬連問何故,我答照這樣干下去,用不了多久,當事人的惡(果真有的話)會被司法的惡掩蓋,超越。”
“新聞敲詐”在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家里,算什么罪名頗值得思考。經常有媒體報道政府的負面消息或者某些群體事件,一個紅頭文件抑或一個指令就會被撤版刪貼,這種屏蔽負面報道的方式,是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新聞敲詐”?
相比依靠負面新聞敲詐企業的行為,動輒下禁令剝奪公眾知情權的行為更為惡劣,前者畢竟只是單獨偶然事件,此媒體有償不報,還會有別的媒體進行報道,但全面封禁負面報道的行為,才屬于更大的“新聞敲詐”和犯罪,只是我們都習以為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