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亞麗表示,預計未來將形成基建投資增速在上、制造業投資增速在下的“口”字型走勢,制造業投資增速降幅將繼續收窄。
制造業投資活力亟需激發
“從2019年初開始,制造業投資增速長期低位徘徊,低于工業、全部投資增速,由于制造業投資占工業投資83%,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31%,對工業、全部投資帶動作用減弱。受到疫情嚴重沖擊,制造業投資雪上加霜,1-5月制造業投資下降14.8%,降幅比工業、全部投資擴大3.9個、8.5個百分點,比工業、全部投資下滑幅度更大。” 張亞麗表示。
數據顯示,1—5月份,制造業投資同比下降14.8%,降幅比1—4月份收窄4.0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投資降幅分別收窄3.8和4.0個百分點。
張亞麗表示,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在疫情沖擊后表現較強韌,1-5月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7%,1-4月份為下降3.6%。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2.0%,醫藥制造業投資增長6.9%,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2.5%,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2.3%。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制造業投資降幅分別收窄3.8和4.0個百分點。
“隨著疫情防控向好形勢鞏固,制造業企業生產將加快,利潤降幅將進一步收窄,但受企業產品庫存上升較多、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成本壓力依然較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制造業企業利潤降幅可能仍然較大,盈利形勢仍不容樂觀。利潤是制造業投資的驅動器,制造業利潤持續下降,導致制造業投資回報率下降,影響制造業投資意愿下降,尤其是制造業民間投資意愿。”張亞麗說。
值得欣慰的是,很多有利因素激發制造業投資活力。張亞麗表示,大規模傳統基建投資項目實施啟動,裝備制造、現代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投資加快,將帶動制造業投資增速降幅收窄。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快實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擴大有效投資。階段性減免企業稅費等短期政策將逐步退出,穩投資、促項目、保增長等中長期政策相繼出臺落實,激發制造業投資活力。
制造業投資增速降幅將繼續收窄
“大規模基建投資帶動鋼鐵、建材、裝備等制造業生產、投資恢復,預計未來將形成基建投資增速在上、制造業投資增速在下的‘口’字型走勢。”張亞麗表示。
張亞麗認為,各地計劃實施重大投資項目多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將拉動鋼鐵、建材、裝備等行業生產加快,促進制造業投資逐步恢復。根據歷年基礎建設投資增速和制造業投資增速走勢判斷,基礎建設投資變動幅度大,制造業投資變化相對比較緩,未來基建投資增速恢復增長將更快,制造業投資增速將緩慢收窄并實現正增長。
“以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為代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投資的重點方向,但其規模較小,短期內帶動制造業投資恢復作用有限,但其發展空間大,對制造業投資影響是長期的,能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大、短期刺激作用明顯。疫情沖擊下,制造業投資恢復仍需傳統基建和新型基建并重發力。”張亞麗說。
此外,境外疫情加速蔓延,導致制造業企業外需不足,對我國制造業利用外商投資造成負面影響,對制造業投資構成持續性壓制。張亞麗表示,外商投資面臨不確性增加,內需將比外需率先恢復,制造業投資恢復更加依賴國內投資。
“綜合看,疫情期間企業利潤、產能利用率大幅下降,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國內消費恢復仍需時日,影響制造業投資動力和意愿,但隨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推進、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加快、穩投資政策相繼落地,帶動制造業投資有所好轉,高新技術、生物醫藥等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速將不斷加快,預計制造業投資增速降幅將繼續收窄。”張亞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