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二季度GDP增速由負轉正確實來之不易,超過了市場預期,此前很多機構研判二季度大概率是2%-3%之間的正增長。上半年-1.6%的GDP增速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這說明我們在二季度,正逐漸的去對沖疫情對一季度經濟的沖擊。”
與此同時,管清友也表示,二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總額超過美國應該是大概率事件,這是1840年以來中國單季度GDP總額首次超過美國。“從數據上來看確實是這樣,但是我們對于自己的國情和我們經濟發展的階段,要有一個清醒認知,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全年GDP總額為99.0865萬億,2020年上半年GDP總額為45.6614萬億元,如果要實現2020年全年GDP增速轉正,則下半年GDP總額至少為53.4251萬億,相當于同比增長1.4%;如果要實現2020年全年GDP增長6%,則下半年GDP總額至少為59.3703萬億,相當于同比增長12.7%。
投資
數據顯示,1—6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81603億元,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收窄3.2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降幅呈不斷收窄的趨勢。從環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5.91%。
分產業看,上半年,第一產業投資8296億元,同比增長3.8%,增速比1—5月份提高3.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85011億元,下降8.3%,降幅收窄3.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188296億元,下降1.0%,降幅收窄2.9個百分點。
對于基建投資增速回升的原因,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分析表示,一方面是趕工需求,另一方面是資金規模與效率提高。房地產投資增速回升的原因在于國內疫情好轉,趕工需求回升。房屋施工面積累計同比增速均出現回落,而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上升,表明在交房壓力下,房企需要趕工,施工強度上升。與此同時,貨幣寬松下,也加速房地產需求回暖。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表示,基礎設施投資回升也是二季度GDP快速反彈的驅動因素之一。首先,5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速度已經上升到了11%,可以說是過去幾年中最快的;其次,基礎設施的質量在優化,這次我們強調了很多新的基建,同時更加強調了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基礎設施;第三,基礎設施投資快速恢復增長,再加上我們其他的一些投資恢復增長,實際上也拉動了我們國內的工業生產,比方說挖掘機,這樣一個直接和基礎設施建設非常相關的工程機械在過去的幾個月,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了60%以上。發電量到了六月份的時候,也已經恢復到了6.1%的增長。
消費
數據顯示,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26億元,同比下降1.8%,降幅比上月收窄1.0個百分點。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雖均為負數,但降幅在逐步收窄。總體上,1—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同比下降11.4%。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155869億元,下降10.9%。
潘向東分析表示,上半年社零同比下降11.4%,降幅較1-5月收窄2.1個百分點。汽車消費轉正,主要受需求滯后釋放以及各地出臺汽車消費刺激政策影響。地產鏈相關消費恢復地較快——需求滯后釋放;地產竣工處于上升周期。往后看,當前基建、地產投資、汽車與地產鏈消費回升的邏輯可能會延續,上述變量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當前,消費主要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收入決定消費,居民收入如果下降或提升不多,也將影響到消費,二是房貸占居民總收入的比例依舊很高,房貸是不納入居民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房貸占比過高將影響居民消費。
在居民收入方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居民實際收入呈下降趨勢,但降幅不斷收窄。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義增長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降幅收窄2.6個百分點。
就業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比5月份下降0.2個百分點。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752萬人。
此前在疫情影響下,農民工外出務工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5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介紹,在4月末國家統計局組織的一次農民工快速調查顯示4月末外出農民工規模已經恢復到往年的九成左右。如果以2019年12月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來推算——彼時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數約為17425萬,4月末仍有約1700萬返鄉的農村勞動力未外出務工。(二季度末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已超過此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也曾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今年農民工外出就業受到的影響還是比較大。一部分農民工因為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就業;其次對于此前給外向型企業工作的農民工,因為海外疫情的持續,這些企業自身經營受影響,企業的崗位需求也相應的萎縮;第三,因為今年就業不確定大,農民工對于外出就業比較慎重。”
總體就業目標上,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鎮調查失業率目標為6%左右。1-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3%、6.2%、5.9%、6.0%、5.9%。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從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就業位于“六穩”首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保就業位于“六保”之首。既說明今年疫情之下就業形勢更為嚴峻,也顯示今年特殊時期中央就業政策目標更加堅定。
未來方向
對于下半年GDP走勢,管清友表示:“全年的經濟增長應該是一個前低后高的態勢,目前,這也是市場的共識。相信三四季度隨著中國抗疫的成果逐漸顯現,我們經濟恢復也會更加步入正軌,所以我覺得還是很期待。”
潘向東則表示,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修復的最大的變量在于出口。由于國內疫情控制得比較好,以投資和消費為代表的內需仍然存在繼續改善空間,但當前全球疫情未出現收斂,尤其是美國在解封后疫情數據不斷創新高,不排除未來局部重新封鎖的可能,同時,印度等新興市場人口密度大、醫療條件差,疫情的蔓延對這些國家經濟造成壓力,因此,出口是下半年最大的不確定性。
對于下一步政策方向,管清友表示,針對可能的疫情反復、國際貿易關系和中美關系的變化,我們確實要做好政策儲備,不能一下子使勁兒使完了,根據根據情況做微調,相機抉擇。
郭田勇對經濟觀察網表示:“下半年,政策還是要繼續安排到位。因為我們感覺中國的疫情防控到位以后,經濟開始復蘇,但是當前供給側復蘇的能力強于需求側。一方面,很多偏出口的企業復工以后發現國外市場需求大幅縮減;另一方面,國內消費短時間內難以增加很多。所以未來還是要考慮如何在需求側上做功夫,既要提升國內消費信心,同時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