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網|自由貿易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 正文

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0-08-13  瀏覽次數:1
核心提示: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時間:2020年07月28日 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子系統和重要根基。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時間:2020年07月28日

 產業體系是經濟體系的子系統和重要根基。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這是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作出的重要部署。應該看到,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必須系統謀劃,統籌推進。要抓住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的戰略窗口期,加強頂層設計,夯實制造強國的根基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底盤,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

  第一,突出分工協作,形成定位清晰、高效協同的產學研創新體系。

  當前,我國技術創新體系存在基礎研究能力薄弱、關鍵共性技術缺位和系統集成能力減弱等問題,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重塑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產學研合作新體系。

  一是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要推動政府研發投入聚焦基礎研究領域,引導社會資金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爭將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重從目前的5.5%左右提升至2025年的10%。二是調整現有創新主體的定位。可考慮按照專業化原則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等進行重組,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分工,明確高校(基礎研究)、科研機構(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企業(應用技術開發)等各類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確、協同有力的現代創新體系。三是支持設立一批機制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研究院所、金融機構以及產業鏈上下游,在關鍵優勢領域建設類似鵬城實驗室、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等新型創新平臺,重點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填補基礎研究和產業化技術創新之間的鴻溝,從全產業鏈角度梳理產品和技術的痛點,促進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鏈創新鏈融通創新。

  第二,突出融合共生,形成大中小企業上下游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

  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完善產業生態,強化科技、人才等要素支撐,支持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和技術合作攻關,構建融合共生、互動發展的協同機制,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水平。

  一是支持大中小企業上下游協作。鼓勵采取研發眾包、互聯網+平臺、大企業內部創業和構建企業生態圈等模式,促進大中小企業之間的業務協作、資源共享和系統集成,充分發揮大企業的主導作用、小企業的專業化優勢和發展活力,通過大中小企業協同、上下游協作聯動,形成良好的產業鏈互動合作機制。二是促進自主創新產品市場應用。制定鼓勵自主創新產品應用的一攬子政策,依托新基建等重大工程,構建產品技術支撐體系及應用場景,培育和完善自主可控的產業生態。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中介組織織網人作用。支持行業協會等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推進資源統籌和整合,建立完善信息交流、人才培訓、共性技術研發合作、標準制定和行業秩序規范平臺,做好產業組織協調和宣傳引導等方面的支撐服務,密切產業鏈上下游關系,更好支持產業基礎能力提升。

  第三,突出專精特新,培育專注基礎能力提升的企業群體。

  企業是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載體。要圍繞關鍵基礎材料、基礎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基礎工業軟件、基礎技術和工藝等基礎能力,鑄造聚焦基礎產品和技術研發生產的企業群體。

  一是大力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際經驗表明,產業基礎能力大多掌握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手中。相比發達國家而言,我國這類企業數量并不多,應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以提升基礎產品、關鍵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能力和基礎軟件研發、先進基礎工藝和尖端設計能力為目標,給予企業長周期持續穩定的支持,提升企業競爭力,爭取打造一批百年老店。二是強化國企在產業基礎能力提升中的責任。健全中央企業考核評價體系,建議把產業基礎領域研發投入、產業基礎能力提升和產業生態培育作為考核國企的重要指標,強化國企在承擔國家重大和長遠戰略中的責任,在若干重大國家安全領域實施備胎計劃,打造一批產業基礎能力堅實的國家隊。三是培育壯大產業鏈主導企業。搶抓機會窗口期,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鏈和龍頭企業復工達產,強化技術攻關、夯實基礎能力、拓展市場空間,努力在新一代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事關未來科技產業競爭制高點領域,培育壯大一批產業生態中具有重要影響力和主導作用的龍頭企業。

  第四,突出人才引領,培育勇于科學探索和精益求精的人力資源。

  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人才是基礎所在。要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改革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全社會營造精益求精的工業文化,大力培養具有科學探索精神的從事基礎研究的創新型人才和掌握先進制造技術的工程師和技能型產業工人。

  一方面,培養潛心科研、熱愛探索的科學家和創新人員。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充分賦予科研人員決策權,把人的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解放出來,支持科研人員更加心無旁騖地勇攀科學高峰。另一方面,改革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既要發展高端職業教育,在高校引入技工職業資格證培訓制度,又要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職業院校加強密切合作,創新訂單式人才培養方式,打造一批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團隊。

  第五,突出位勢重構,打造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全球化產業鏈。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出現本地化、多元化、分散化趨勢,對我國產業鏈帶來沖擊。如何化危為機,需要更加精準的戰略導向。

  一是穩住制造業基本盤。要加大力度有針對性地對中小企業進行扶持,落實好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加大企業穩崗補貼,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此外,還可考慮在中西部地區選擇若干工業基礎較好、承載空間較大的城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構建我國經濟發展新雁陣。二是努力實現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躍升。以提高國際分工地位為核心,加大高附加值零部件環節的進口替代和本地化的產業鏈配套,促進我國制造業向高級組裝、核心零部件制造、研發設計、營銷網絡等分工階梯攀升,提高產業鏈分工地位。鼓勵優勢企業利用創新、標準、專利等優勢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在垂直分工中打造以我為主的國際化產業鏈。三是積極打造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聚焦高端芯片、基礎軟件、生物醫藥、先進裝備等影響產業競爭格局的重點領域,加快補齊相關領域的基礎零部件、關鍵材料、先進工藝、產業技術等短板,培育壯大形成新興優勢產業集群。

  第六,突出改革創新,打造有效激發各類主體活力的制度環境。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必須破除制約要素自由流動、優化配置的藩籬,打造讓各類主體活力迸發的制度環境。

  一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形成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加快培育技術、人才、數據等各類要素市場,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提高配置效率。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降低制造業融資、人工、物流等成本,為產業鏈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二是促進市場化創新。對于絕大部分科技和產業創新項目,要充分發揮市場力量,支持企業主體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推動創新;突出先行示范、效率優先,依托深圳、長三角等發達地區和華為等龍頭企業重點突破產業基礎瓶頸制約;對于極少數事關產業發展全局的戰略性領域,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力量予以突破。三是持續推進開放合作。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繼續大力推進我國企業、機構、高校與一些國家在科技、金融、人才等領域的合作,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國際環境。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热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本综合久久|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91精品国产色综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久久久久| 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电影| 久久午夜精品视频|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九九99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久久不卡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麻豆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APGF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