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制造業供應鏈體系要解決好關鍵性問題
當前,全球制造業供應鏈正朝著敏捷化、短鏈化、智慧化、生態化、安全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近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撰文指出,未來,進一步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關鍵是要補齊短板,不斷提升綜合實力,進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在此背景下,構建強大、智慧、安全的制造業供應鏈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魏際剛強調。
供應鏈管理能力是制造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健全的供應鏈體系是保障一國制造業安全的重要基礎。“應該看到,加強供應鏈體系建設是我國更好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將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突破傳統邊界,實現上下游企業的有效整合、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催生新業態、新模式、新產品、新服務。”魏際剛表示。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建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制造業體系,擁有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制造產業鏈條,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亦不斷提升。然而,與世界制造強國相比,我國制造業供應鏈體系建設仍然十分不足,在供應鏈主導權、安全性、有效性、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明顯。一是我國企業對制造業的高端環節缺乏控制力,許多關鍵設備儀器與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二是供應鏈模式不夠先進,制造業運作成本較高、效率較低,企業的運作模式大多缺乏戰略性采購和與供應商合作的意識,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尚未有機統一;三是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程度較低,主要表現為供應鏈模式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融合程度不高,供應鏈體系中的信息孤島、數據分割、數字化基礎設施薄弱、上下游企業缺乏聯動等問題突出,供應鏈橫向集成、縱向集成、端到端集成程度較低,敏捷化、柔性化以及可視、可感、可控的能力有待加強。
魏際剛認為,我國著力構建強大、智慧、安全的制造業供應鏈體系,要瞄準當前制約制造業供應鏈更好發展的痛點難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好關鍵性問題。第一,完善供應鏈體系,優化供應鏈結構。第二,健全制造業“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服務體系。第三,大力提升供應鏈智慧化水平。第四,加強對全球供應鏈的戰略規劃設計。第五,加快培育一批全球和區域供應鏈“鏈主”企業。第六,加強全球供應鏈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