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微噴灌溉
大蔥是耐旱怕澇的蔬菜。一般情況下,大蔥的生長發育可以分為3個時期,生長階段不同則用水需求也不同。首先是大蔥的恢復期,通常是在在7-8月。該時期正處于天氣酷熱的夏季,根系生理機能較弱,生長速度緩慢,要盡量少灌溉,以免影響根系的正常活動。特別是定植后10天內,最忌水。
待到9-10月上旬為大蔥的生長期。該時期的氣溫逐漸降低,早晚溫差大,大蔥進入發葉階段,同時也是培養吸收面積和光合面積的階段,所以該階段的用水需求量比較大,要經常保持地面濕潤。大蔥的前期灌溉通常選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因為此時根系還不是很發達,吸收能力較弱。如果中午進行灌溉的話,則水分會大部分被蒸發掉,達不到灌溉的效果。通常大蔥后期灌溉選在中午進行。因為蔥忌澇,所以切不可對其進行大水連澆。特別是到了雨季,應該注意及時排澇,以防水分過多,影響大蔥的正常生長。
針對上述大蔥的生長特點,適合采用多孔微噴灌溉技術。微噴灌溉技術是利用低壓管道輸水。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節水、節能型灌溉技術,它是通過人工措施或自然壓力給灌溉水加壓,然后由低壓管網將灌溉水輸入田間進行灌溉,其工作壓力范圍在0.2MPa內。管道輸水系統占地少,適用性強,管理方便,減少灌溉水量滲漏和蒸發損失。但是,有些灌區由于管理及田間灌水技術不配套等多種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工程未能投入正常使用。實際上,低壓管灌解決的只是輸水問題。目前大部分地區田間灌水技術仍采用傳統的溝、畦灌,由于溝、畦灌水定額大,灌水質量差,水資源浪費嚴重,而且經常準后遇雨,極易造成土壤過濕對作物產生漬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不改變低壓管道系統布置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管道的供水壓力,輔之于多孔式微噴帶灌水技術,即在低壓管道的出水栓上連接多孔式微噴帶,利用這種多孔式微噴帶作為田間灌水系統。與溝、畦灌相比,采用這種方法操作簡便,節水節能,灌水均勻度較高。
多孔式微噴帶是一種直徑為40毫米的黑色薄壁塑料軟管,可折壓成平管。薄壁微噴帶壁厚一般為0.2-0.5毫米有5個相連的斜向孔,孔間距100-300毫米,橫向孔間距為10毫米,孔徑為1毫米,最大鋪設長度可達80米。流量變異系數為CV=6.33%,壓力與流量的關系為Q=27.36h。式中 Q為流量,h為壓力。當工作壓力為3-5米時,微噴帶流量為50-65min/m,射程1.5-3對米,噴高1.6-2.3米,最小爆破壓力為16MPa。
多孔式微噴帶工作壓力低,一般為3-5米,噴灑水對作物沖擊小,避免對人物打擊損傷,同時噴灑水沿管道鋪設方向噴灑成細雨狀,保證了灌溉水均勻分布,從而也提高了田間水利用系數。